生态环境部发布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8-10-31    作者:    浏览次数:13657

2018年5月31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对2017年我国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表示了肯定,主要的成果如下:一是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二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三是强化环境督查工作;四是深化和落实生态环保措施改革;五是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六是强化环保支撑报账措施。接着,公报从大气、淡水、海洋、土地、自然生态、声、辐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与能源9个方面讲述了我国2017年生态环境具体情况。

在地下水方面,2017年,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以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原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国31个省(区、市)22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和14.8%。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锰、铁、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硝酸盐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砷、六价铬、铅、汞等重(类)金属超标现象。

水利部门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重点区域,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2145个测站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水质优良的测站比例为0.9%,良好的测站比例为23.5%,无较好测站,较差的测站比例为60.9%,极差的测站比例为14.6%。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 / 邮编:100875

教育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