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合作办学水安全硕士2020级科研实践顺利结束

发布时间:2021-05-13    作者:     浏览次数:3848

 

2021年5月3日至5日,2020级中加合作办学水安全硕士学生前往河北省大曹庄实验站、中科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和易县水土保持实验站等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刘海军教授作为主要带队人,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5月3日第一天,大曹庄实验站站长张文杰农艺师与刘海军教授共同带领学生参观了试验田内多个实验项目,包括小麦育种试验、水肥一体化试验、节水灌溉试验等,讲解了实验站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型时针式喷灌系统。此时正值春耕期间,学生观看了大型时针式喷灌系统设施的高效运作。结合设施讲解以及设施实际运作的现场观察,学生对喷灌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刘海军教授为同学们讲解测量仪器设备

正在运行中的时针式喷灌机系统

5月4日第二天,师生一行前往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进行了参观学习,吴林博士热情地接待了大家。该实验站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同学们不但参观了多个实验室,还参观了该实验站的试验田、试验站内小型气象站、我国最大模拟土柱设备和农田关键带监测竖井等设施,该竖井深度约48m,可观测土壤深层剖面上水分、养分和其他溶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微生物动态特征。

实验站内小型气象站

5月5日第三天,师生前往易县水土保持实验站,同学们观测了幼林沟试验小区和坡面径流等试验小区,了解了三角堰、树木蒸散发、树干径流、冠层穿透雨、土壤水分和水势、双环入渗、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等测量设备。刘海军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工程+植物”护坡的作用以及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参观附近的清西陵古建筑时,也了解到古建筑的排水设施——神兽蚣蝮,以及古时收集雨水,储备水源的铜缸——铜海。可见平衡雨水与排灌的智慧是古往今来一直被探索的。

“工程+植物”护坡

刘海军教授向同学们讲解测量仪器 

三角堰

通过此次科研实践,学生们受益匪浅,一方面,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科研实践的真正内涵,明白了如何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创新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们都纷纷表示,此次科研实践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了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和谐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